每日热门:强化法治保障 凝聚振兴力量

2023-02-03 03:45:39    来源:马鞍山日报

强化法治保障 凝聚振兴力量

市农业农村局全力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落在实处走在前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率先全面完成农业执法改革,引入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开展法律知识“大学习、大培训、大研讨”……强化法治思维,农业农村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大幅提升;

长江禁渔、农资经营、农机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严守法治红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精兵围绕重点领域重拳出击;

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开展“宪法进农村”活动、编写普法顺口溜和漫画……加强普法宣传,让法治春风吹遍农家小院、田间地头。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部署,大力开展执法体制改革,严格执行执法“三项制度”,不断创新执法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执法效能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守正出新 全面履行法治建设职责

“法者,治之端也。”农业农村法治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在促进和保障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依法治农、依法护农、依法兴农的关键举措。

一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及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法治建设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统筹推进。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制度体系,强化依法行政履职能力,推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懂法,方能依法。市农业农村局坚持用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武装头脑,局主要负责人带头讲法述法,全员每月学习一部法律,拟提拔领导干部开展法律测试,并将查办的长江禁渔、农产品质量安全、私屠滥宰等涉农案件汇编成册,推进以案释法,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各部门具体承办、全体人员参与的学习贯彻体系,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人心,一场干部职工法律知识“大学习、大培训、大研讨”在全局展开。

养成法治思维,践行法治方式。市农业农村局率先出台了厘清行政执法与行业管理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理顺了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机构之间关系,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行高效、责任可查的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新的运行机制。2019年,马鞍山市印发改革方案,明确以市农业农村局的名义集中行使分散在种植业、养殖业、宅基地、渔业渔政等多个行业的行政执法事项,共计237项。在全省率先出台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并加以细化、严格落实。

为推进行政权力运行透明规范,市农业农村局还推进民主决策,积极引入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依法行政。截至目前,共出具法律意见书62件、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公平性竞争审查35次,实现“三重一大”法治监督全覆盖;推进政务公开,加强“三农”领域信息公开,及时公示各类政务信息427条;推进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其他各类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率100%。

强化担当 树立“长江禁渔”法治标杆

清晨,迎着太阳,我市渔政执法基地的执法队员们登上执法艇,开始长江水域例行巡航。他们身穿制服、怀揣证件,每人一部执法记录仪,登船后立即打开警报系统和监控摄像,并实时记录巡查路线、区域以及巡查结果等相关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用法治力量护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不断完善长效执法监管机制,持续加强亮剑执法,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点构建“人防+技防”“专业队伍+社会共治”“水上巡查+岸上整治”“联合执法+交流共建”等“四个结合”禁渔机制,实现立体式、全方位执法监管,守护一江碧水。

2021年7月,我市将博望区、郑蒲港新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收归市本级管辖,全面拉开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序幕。紧抓此次改革契机,我市实施改革建队、业务兴队、科技强队、制度严队、法治活队、人文塑队等机制建设,增加长江禁渔专项执法行政编制85个、事业编制522个,开展“六大练兵”和对应的十大行动,制定执法人员问责规定、巡航制度等制度规范50余项,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以准军事化标准推进执法规范化;创设渔政信息化监管平台,布点建设4个雷达、35个高清光电,率先实现了长江流域视频监控全覆盖。

同时,渔政执法机构与水上公安、禁渔区派出所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形成20分钟内快速反应、1小时内联合出警模式;与南京市、芜湖市签订共建共管协议,开展长江大保护联合执法;出台禁渔领域“两法衔接”证据标准、程序规则和案件移送机制,建立长江生态法庭,实行检察官驻点制,统一全市自由裁量标准,实现渔政执法与法院审判、检察监督的有效衔接;实施“双法律顾问制”(局法律顾问、执法支队法律顾问),所有案件结案前均由法律顾问审核,并出具法律意见书。

2021年3月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4485人次、开展水上巡航95031公里,办理涉渔行政处罚案件393件(其中非法垂钓354件),移送公安机关67件,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01艘,清理违规网具757张,执法办案零投诉、零复议、零诉讼。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察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全国推广,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农业农村部专栏开辟了“马鞍山经验”进行系列宣传……马鞍山奋力拼搏、实干前行,树立起了长江禁渔的法治新标杆。

执法为民 加大农业重点领域执法

1月10日至13日,一场由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等部门联合开展的监督抽检在全市所有县区铺开,剑指草莓和其他集中上市的农产品,涉及生产主体风险隐患排查、投入品管理使用等各方面,全力保障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增强了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督,落实执法规范,提升执法水平,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资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执法为民行动,全力办好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案件。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业农村局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种业监管执法年、“伪劣化肥制售问题”大排查。2020年以来,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18起、农资领域违法案件25起,挽回农民经济损失300余万元。马鞍山市智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案、马鞍山市黄某某私自屠宰生猪案成为2021年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精准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从老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入手,积极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的生产消费新模式,牵头组织冰鲜上市工作,督促完成各类整改38份。牵头组织动物诊疗场所专项执法,开展私屠滥宰整治专项行动,组织跨部门夜间联合执法30余次,办理举报投诉90多件,查处案件10起,占全省同类案件的90%。

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将行政执法与为群众维权深度融合,坚持以注重预防、及时调处、柔性执法、公正执法为出发点,开展执法行动,化解涉农纠纷,打击违法违规行动,做到爱农护农。雨山区某便利店经营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而生产的农药案、韩某某向农业生产者提供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肥料案成为2021年、2022年度马鞍山市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精准滴灌 提升农业农村普法实效

如今,无论走进马鞍山哪个村落,都能看到法治长廊、法治广场、法治宣传墙绘,无处不在的法治元素,让乡村“法味”更浓。还有舞台上那一场场法治文化展演活动,蕴含法治元素的快板、说唱、小品等文艺节目接连上演;“大喇叭”里,趣味科普让农民群众沉浸式学法用法……

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为让法治种子在广袤农村落地开花,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普法责任主体上下联动,普法平台多方协同,普法机制多种协调,普法内容特色鲜明,普法方式喜闻乐见,推动乡村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针对传统的农村普法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内容难深入和效果难体现等“四难”情况,市农业农村局改“大水漫灌”普法为“抓点、连线、成片、带面”的“精准滴灌式”普法。“抓点”,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行政执法、农技人员 “关键骨干”,抓农资生产经营者“关键人群”,截至目前,受益覆盖近1万人。“连线”,按照不同需求分类制定普法方案,实现普法一次,连线一片,培训50岁以上“老农”6200人次;培训回乡创业的“新农”1300人次;为经营家庭农场、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知农”建立了律师法律咨询服务机制。“成片”,筛选归纳整理群众问询条目,探索区分个体的个性化普法,受理各类法律服务500余次。“带面”,开展适时普法、创新普法,将普法宣传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法律法规,编写绘制了普法顺口溜、普法漫画等。

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畅通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近年来,从村干部、“五老”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法律明白人”等关键人群中优先遴选培育对象,探索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与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结对子”……我市通过“普”“选”“认”“训”“帮”“管”六步工作法,扎实推进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认定和培训工作,为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区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已审核认定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434户,行政村覆盖率达85%。

关键词:

X 关闭

安阳曹操墓将于2022年5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时间·2021-12-29    来源·中新网
为什么这次寒潮南方降雪这么明显?
时间·2021-12-29    来源·新华社
山西绛县6名失踪者全部遇难 当地:已立案调查
时间·2021-12-29    来源·中新网

X 关闭